常见问题
你当前的位置:主页> 常见问题

年纪大了,心灵十分空虚,不管做什么都觉得空虚?

心路心理凯若琳:2021-01-14
问:我老了,还有几个月就步入34岁了,很快就人到中年,但是心灵特别空虚,不管做什么都没办法填补。我从25岁开始就感到空虚,起初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填补空虚,于是我努力工作奋斗,现在生活滋润了,吃喝玩乐一样都不缺,但空虚感反而更强了。
我以为空虚只是缺乏爱情和朋友的滋润,然后和男人拍过两次拖,也找了几个酒肉朋友常去玩,仍然感到十分空虚,为什么?我吃喝玩乐不缺,也常常有社交,为什么越来越空虚?
渴望回到小时候,那时候我很穷,但是很开心很开心,是这辈子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候。

现在我拼命强迫自己看书,我家里摆了300本书,强迫做家务,强迫做运动,强迫加班,一分钟也不能空闲下来,不然真的会空虚致死。


答:首先需要指出的是,按照现代人平均寿命来看,34岁不老,正值壮年,是非常美好年龄阶段。你描述的情况,让我想起了美国有个著名的学者埃里克森(E.H.Erikson,1902)提出过“人格发展八阶段”。他认为,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,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,这八个阶段里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冲突,这些冲突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下一个阶段的。比如在成年早期(18~25岁)我们需要解决的冲突是亲密对孤独。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,就会形成爱的美德;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,无法形成有效工作与亲密能力的人便会充满孤独感和空虚感。而且这一阶段的冲突没有得到很好解决,便会影响到下一阶段成年中期(25~65岁)。在成年中期,我们又要面临新的冲突——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。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,就会形成关心的美德,会力图把产生这些东西的环境条件传递给下一代,会有有效的幸福感。这可以通过与儿童(不必是自己的孩子)提高直接的交往,或者通过生产或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生活水平的那些东西来实现。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的解决没有产生繁殖感的人是以“停滞和人际贫乏”为特征的 。如果你对他的理论感兴趣,可以在网上找到资料。另外,如果你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,可以寻找专业心理机构帮助。心理咨询不是仅仅适用于特殊群体,任何在工作,生活遇到心理困惑的人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得到有效的解决。